社会特约评论
灾难救援中的荒谬探索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31日 17:07(上海时间)
点赞 0

京津冀地区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救援工作在紧张进行中。然而,在这场混乱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7月30日晚,记者在河北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看到,四座桥梁全部恢复通行,这是受灾地区救援工作的一个小小成就。同时,另一个受灾严重的区域承德兴隆县六道河镇杨家台村、五道河村、小关门村等7个村庄遭遇山洪,通信和道路中断,一度与外界失联。
在这场救援工作中,有一位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赵伟,他翻山越岭四个小时寻找信号,向外界发出了“全村平安”的消息。这个故事令人感到温暖,但同时也让人思考,这样的救援工作是否已经到了极限?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灾难?
在北京,虽然本轮强降雨结束,但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仍然较高。因此,北京安排技术人员赶赴10个山区“拉网式”排查地灾隐患点,这是一种必要的预防措施。但是,当我们看到天津蓟州区下营镇下营村村干部张卫平12小时接起176个电话时,我们不禁会想,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电话没有被接听?
这些故事和数据让我们窥见了灾难救援工作中的一些荒谬之处。例如,为什么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还需要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亲自寻找信号来发出消息?为什么有些电话没有被接听?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有系统和机制的质疑,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改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难。
相关标签
社会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