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如何应对巨大客流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多个城市在网络上爆火,吸引了大量游客,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问题。各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维持秩序,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同时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城市长期发展的动力。
随着社交媒体特别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一批城市在网络上爆火,吸引了大量游客,成功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然而,这股热潮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问题。
据报道,山西运城在国庆、中秋假期接待了192.18万人次的游客,累计门票收入1570.33万元,累计经营收入3129.06万元。这给本地餐饮从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意,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物价上涨的问题。运城市交警支队副队长尉俊峰指出,这条路是通往运城盐湖景区和解州关帝庙的重要通道,车流量本来就大,原有停车场无法应对井喷式增长的车流,不少游客把车停在路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维持秩序,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例如,运城文旅部门与交管部门采取引导机关单位开放停车场,引导游客通过摆渡车等有序进入景区等措施,缓解车辆激增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在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襄阳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的决定》,将古城管理从应对当前流量转向长远规划,推动医院、学校等功能有序疏解,优化空间布局,目标直指“人城共荣、主客共享”。
这些举措旨在既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又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城市长期发展的动力。然而,也有人担心孩子上学问题,学校要是搬得太远,每天接送就太不方便了。在新街社区座谈会上,一位居民的话引起共鸣:“我们希望古城的文脉能得到保护,同时居民生活品质也能提升。”
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在维持旅游热度和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之间寻找平衡点,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努力将网络流量持续转化为发展增量。通过系统性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书写从“网红”到“长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