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评论

突破1万公里!我国万里海底"能源动脉"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气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29日 07:43(上海时间)
点赞 0
突破1万公里!我国万里海底"能源动脉"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气

随着滨海109铺管船将最后一节海管终止封头铺设到渤海南部海域,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一万公里,跃居世界前列。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海底管道总长度有望突破13000公里,进一步织密海洋能源输送网络。在新能源转型背景下,这些管道还具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潜力,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灵活支撑。

我国海底管道工程是集设计、建造、安装、运维于一体的高精尖领域,不仅技术体系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对技术装备提出了严苛考验。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成果落地,我国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术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等国际重点油气合作区域擦亮了中国"海底管道工程"品牌。今年以来,我国海底管道工程海外合作加速落地:7月,"海洋石油202"和"海洋石油295"等海上作业船只首次赴文莱参与海底管道施工作业;8月,亚洲首艘3000米起重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完成卡塔尔5-2项目最后一条10英寸海底管道铺设;9月,海油工程承建的卡塔尔RUYA项目首条海底管道完成铺设,创造我国企业在中东区域海底管道铺设速度纪录,该项目是我国承揽的最大海底管道工程订单。

就目前来看,我国海底管道总长度突破一万公里,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能力的重大提升,也为新能源转型和全球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我国海底管道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未来全球能源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海底管道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因素。因此,在推进海底管道工程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标签

财经体育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