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全岛封关运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海南自贸港正迈入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政策框架基本成型,制度筑基初见气象。金融创新是关键支撑,EF账户成为耀眼明星。经济升级动能澎湃,高端产业崭露头角,但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故事。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历史坐标上,海南自贸港正以昂扬姿态迈进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政策框架基本成型,制度筑基初见气象,为自贸港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创新是关键支撑,EF账户成为耀眼明星。EF账户自2024年5月上线以来,已完成跨境资金结算超1700亿元,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海南通过EF账户打造了一个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空间。通过“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交易管理”,实现了EF账户与境外的资金划转自由。
经济升级动能澎湃,高端产业崭露头角。在海口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机库内一派繁忙,来自中国香港、越南、卡塔尔等地的飞机正接受全面检修。记者走进海口美兰空港吉耐斯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吴栋阳算了一笔账: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不仅享受自用设备进口“零关税”政策,累计节省税费约1亿元;还通过“直通入区”的创新监管模式,简化设备、零部件通关流程,既降低了成本,又缩短了周期,让维修业务推进更高效。
开放成效实实在在,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5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4.6%,累计突破千亿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外向度提高至35%。全岛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效应凸显,内销货值增长3倍。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贡献了全省30%的投资、50%的税收、70%的进出口和90%的外资利用。
但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确保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平衡?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尽管如此,海南自贸港仍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