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特约评论
荒山变林海:海雀村如何用生态环境支撑起乡村旅游新名片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15日 21:09(上海时间)
点赞 0

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从曾经的贫困村转变为如今的幸福村,依靠万亩林海发展出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荒山秃岭到万亩林海,从土地沙化到林下作物丰富,从曾经“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到如今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海雀村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曾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严重。村民居住在透风漏雨的叉叉房里,与牲畜同居一室,生活极端贫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性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政策支持,海雀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毕节所有县(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海雀村在内,毕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在政策支持下,海雀村也依托万亩华山松探索发展林下产业。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从2024年开始,村里发展起以种植仿野生天麻为主的林下经济。除了天麻,2025年,村里还发展起了蔬菜产业。在海雀村种植的蔬菜,有机不仅是一个标签,而是大自然的馈赠。
由于海雀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里的蔬菜甚至不用打农药,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公路的修通,让村里特产能够“走出去”,也让外面的游客能走进来。村民们在村文化广场上表演的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章《苗族大迁徙舞》。
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乡村旅游成为海雀村的新名片,在满足游客体验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的收入增长。截至2024年,海雀村共有1.37万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达77.21%。依托这万亩林海,海雀村的空气也能卖钱了。
相关标签
环境社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