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假期经济做成“一锤子买卖”:呼吁改善旅游业服务质量

最近的国庆中秋假期暴露出了旅游业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的问题,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中消协发布报告指出,住宿维权、安全管理、景区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呼吁改善旅游业服务质量和加强安全监督。
最近的国庆中秋假期,尽管消费市场“量质齐升”,文旅消费热度持续释放,但假期期间安全保障失稳、履约失范、服务失衡等问题依旧存在。为进一步洞悉长假新型消费行为,聚焦消费者投诉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十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住宿维权、安全管理、景区服务等方面话题热度较高。其中,有关“住宿维权”负面信息共558188条,日均6.9万条。10月4日出现峰值,约9.2万条。酒店民宿恶意违约、与游客起冲突等问题引发热议。
中消协分析指出,“十一”假期消费市场迎来旺季,可与之相伴的种种乱象也令人深思。综合分析监测期间的消费维权舆情和典型事例可以发现,这其中既有安全保障与资源调度力量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契约精神、服务意识欠缺的主观问题,而这些问题暴露出的恰恰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在运营、管理上存在短板。
针对上述消费维权舆情,中消协提出了应对建议:强化维权服务,培育诚信经营生态环境;强化安全监督,完善突发事故应对机制;强化智慧服务,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多方协同,推动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
在旅游景点景区的配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消协指出,景区及大型文旅活动的管理短板引发多重消费与安全风险,核心集中在客流管控与配套服务失衡。因此,各景区可应用智能预约、拥堵预警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参考,让游客对景区游览情况心中有数。
随着演唱会的“市场下沉”,一些在三、四线城市举办的演唱会也出现乱象。日照新青年音乐节因安保人员专业度不足、围栏等防护设施薄弱,导致黄牛组织带领人员强行冲卡逃票,既破坏购票游客的观演体验,又引发现场秩序混乱的安全风险。
因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中消协呼吁加强联动联控,采取多部门联合方式,加强对旅游景区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开展商家合规培训,对存在哄抬价格、违约欺诈的经营者实施联合惩戒、公开曝光;整合投诉数据、履约记录等信息,对诚信经营商家给予流量倾斜,倒逼商家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住宿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总之,假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靠“一锤子买卖”,需要长远规划和改善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