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博热”引领夏日文化潮流

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成为暑期最受欢迎的文化休闲目的地之一。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在此背景下,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洋指出,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载体,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
随着暑期的到来,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人气火热。作为暑期文化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机会,也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空间和旅游目的地。
在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和“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等特展,为观众奉上暑期文化盛宴。与此同时,内蒙古博物院新馆试运行开放,通过十大主题陈列、3000余件(套)展品和VR、AI、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打造“北疆文化会客厅”。
面对暑期观展热潮,全国多地博物馆调整和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场活动,给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参观选择。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实施错峰开放、延时开放,而上海博物馆则推出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去年暑期开展以来持续火爆。
除了延长开放时间,各馆还精心策划了夜场活动,为观众带来精彩体验。北京天文馆每周六晚开展“天文馆之夜”专场活动,而国家自然博物馆2025“博物馆之夜”以“光韵”为主题,邀观众体验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光影奇旅。
在黄洋看来,苏州吴文化博物馆近期推出的“博物馆学校”堪称业界成功案例,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其课程活动体系分为6个板块,为小学阶段至银发群体提供分众化服务。这种尝试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功能,也让博物馆从“短暂参观场所”转变为“终身学习平台”。
然而,暑期博物馆人流量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少数参观者不遵守秩序,在馆内饮食、嬉闹、对展柜展品“上手”,不仅影响整体参观体验,还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为此,多家博物馆发布短视频,以幽默“玩梗”的方式提醒观众注意文物保护和馆内秩序。
在未来,中国的博物馆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通过丰富的展览、活动和教育项目,博物馆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也能够引领夏日文化潮流,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