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转移支付资金乱象:揭露财政不透明的黑洞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0日 06:40(上海时间)
点赞 0
转移支付资金乱象:揭露财政不透明的黑洞

近期,28个省份陆续公开当地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部分省份指出当地相关转移支付存在问题。专家表示,这些问题也反映了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随着转移支付资金的逐年攀升,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这笔巨额资金自然也成了监管重点。

为解决地方间财政不平衡,中国近年来通过超10万亿元转移支付来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然而,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基层政府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这也使得转移支付资金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至关重要。

据了解,部分省份指出当地相关转移支付存在问题,包括资金下达不及时、资金分配不合规或不够科学合理、部分转移支付资金闲置或被挪用等。国务院已经部署加强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等行为。

为此,各级政府对不少具体转移支付项目出台了相应资金分配管理规定,但实践中有的地方没有制定相关资金管理规定,或者不执行相关规定。例如,甘肃审计报告发现,部分部门对参与分配和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重视程度不够、监督管理不严。

一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够科学,存在资金分配“小散”“一刀切”或支持内容交叉重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例如,山东审计报告称,智慧城市奖补等5项资金分配小散,个别符合奖补条件企业仅能获得千元支持。

为了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法对各级政府转移支付下达设有时限要求,但实践中,一些转移支付资金下达不及时,作用发挥不到位。例如,广东审计报告发现,转移支付分解下达超过规定时限,涉及46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3项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61.61亿元。

由于相关项目进展缓慢,一些转移支付资金闲置的老问题仍时常发生。例如,海南审计报告称,由于项目谋划论证不充分,以及市县用地未落实、立项审批和土地征拆工作缓慢等原因,当地生态环保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闲置8.04亿元。

部分转移支付资金被挪用也屡审屡犯。例如,吉林审计报告称,3市县挪用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25.45亿元,用于国库资金调度、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等。

专家表示,这些问题也反映了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曾告诉第一财经,中国政府层级较多,中央政府对居民偏好了解有限,导致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损失,出现了转移支付科目设置不合理、支持方向交叉重叠、资金错配等问题。

针对这些老问题,近些年国家也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监管,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此前公开表示,将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完善支出成本差异、财政困难程度评价方法等工具,探索建立区域间均衡度评估机制及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支出标准和支出责任分担比例。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