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北京创新医疗模式: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9日 07:11(上海时间)
点赞 0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推出系列举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从中心城区向全域均衡转移,通过紧密型医联体、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便民度。
近年来,北京市致力于解决群众看病难题,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北京市以“三医协同”为引擎,以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政府主导的政策联动下,北京市先后建成多个重大医疗项目,包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同时,通过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纵到底、横到边”的医疗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共有62个综合医联体和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为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北京市引进三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创建社区特色科室,建立以医联体专家为技术支持的家庭医生队伍。2024年,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5%和88%,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赋能是北京市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打造“京通”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目前已有181项医学检验、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152家医院实现互认。此外,117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209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电子票据覆盖所有医疗机构。
海淀区是北京市医疗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地区。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搭建AI云诊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远程阅片年均3万余例。成立骨科机器人联盟,运用机器人累计开展手术3000余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3年和2024年,海淀区投入财政资金8300余万元,支持10个创新技术在医疗机构落地示范应用。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为更多科技创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