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入职12年被解雇:法院判决公司赔偿26万余元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7日 14:06(上海时间)
点赞 0
入职12年被解雇:法院判决公司赔偿26万余元

近日,一名在海某公司工作12年的员工因合同续签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最终由法院判决涉事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26万余元。这一案件引发了对“职场忠诚度”的尊重和企业合规重要性的讨论。

近年来,关于员工权益保护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这与社会对劳动法的关注密切相关。海口中院的一则判决为这一话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一名在公司工作12年的员工,因合同续签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最终获得法院支持,涉事公司被判支付26万余元的赔偿金。

在这起案件中,邱先生从2011年4月开始在海某公司下属的不同部门工作,期间与公司签订了多份劳动合同。2023年,当他的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他希望续签合同,但遭到了公司的拒绝。随后,邱先生向相关部门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期为12年,并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海口市美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初步裁决后,双方均不服判决并提起诉讼。最终,海口中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员工提出续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于公司单方面决定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应被认定为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因此需要向邱先生支付赔偿金。

这一判决不仅揭示了企业在处理员工合同续签时的法律责任,也突出了尊重“职场忠诚度”的重要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满10年或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有权要求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有利于员工的长期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也鼓励企业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员工的“护身符”。在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或双方约定的条件时,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样可以被解除。因此,企业不应将其视为一种负担,而应该通过完善公司制度、规范管理来减少与员工的纠纷。

对于员工来说,保留好劳动合同、工资单和考核记录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而对于企业,则需要重视合规性,规范解雇程序,并进行人性化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轻视合规而带来的巨大代价,并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发展。

本案例中,法院判决结果不仅是对“职场忠诚度”的尊重,也是对企业的警示: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对于员工还是企业,都应高度关注劳动法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职场环境和社会秩序。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