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国标即将出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何保障?

预制菜国标讨论会参加者透露,标准的重点在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业内人士表示,是否使用预制菜不应该是问题的关键,而是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问题。
近日,预制菜话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据第一财经9月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是预包装食品在餐厅仅做简单复热而不是烹制的菜品,都会被认为是预制菜。然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如何?知情权是关键。消费者茹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消费者,进餐厅消费还是希望了解到自己消费的菜品到底是不是预制菜,这是起码的知情权。
预制菜供应企业负责人表示,“六部门《通知》发布以后,相当于对行业的‘教育’完成了,对消费者的‘教育’还没有完成。到底什么是预制菜,该怎样接受,消费者还是缺乏认识。” 这位负责人称,以西贝莜面为例,后厨被曝出有的菜品保质期是18个月,许多网友在质疑,这其实不是关键问题。比如油炸过的烤鱼冷冻。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保质期就是18个月。按照《食品安全法》企业必须标注保质期。18个月的保质期是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的保质期。关键问题在于,这件食品或食材是什么时候被用掉的。如果是18个月以后才被用掉,就是有问题的。但是消费者对这些还不甚了解。
《通知》提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有的参与企业,比如老乡鸡,已经完成了对预制菜所占比例的明示。
然而,预制菜国标通过后,行业将如何统一规范?目前预制蔬菜的标准只有3种,分别是地方、团体和企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同类菜品需共同执行的行业标准。六部委的《通知》提到,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