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慢生活运动下的古城保护:巍山模式探析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8日 20:34(上海时间)
点赞 0
慢生活运动下的古城保护:巍山模式探析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记者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古城保护方式,即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修缮、活化利用来实现保护。这种模式既能保留古城的历史风貌,又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

近年来,慢生活运动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新的潮流,人们开始注重休闲、文化和环境保护。在这个背景下,古城保护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巍山县委书记丁洪涛表示,崇正书院活化利用有不少业态可以选择,但最终决定与先锋书店合作,是因为书店是对书院文脉的延续,也可以带动巍山县旅游业发展。

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修缮和活化利用,是一种新的保护思路。巍山县住建局党组书记茶尚珍表示,政府的职责是守住古城安全、风貌统一的底线,不断改善古城公共服务;在古民居的经营方面,还是要尊重新业主。

然而,保护古建筑并非易事。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字兴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觉寺的大殿太阳宫,曾是巍山县人民医院的中药房,因为药房需要防虫,整个大殿完整保存了下来。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大多数古建筑都面临着如何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在巍山古城,游客可以看到古民居活化利用业态主要集中在餐饮和民宿。有人认为利用方式单一,但“昆师傅”饭庄负责人杨昆华却说:“吃和住是游客的刚需。再说,通过餐饮民宿,游客能更好感受巍山古城韵味。”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巍山县实行政府奖补政策,鼓励原有居民留下来,最大限度地延续原业态,使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可持续。如今巍山古城内,90%依然是原有居民。

在谈到古城保护的未来时,茶尚珍表示,政府首要的职责是守住古建筑保护的底线,同时想办法引导各类主体为古建筑活化利用寻找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古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巍山模式为古城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和业主自愿合作来实现保护。这种模式不仅能保留古城的历史风貌,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