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绿色变革:如何让生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

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提出到今天,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通过实践和理念的指引,生态之变跃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十年前的那一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论断,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从工业化浪潮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彼时,人们还难以想象这样的抉择会如何深刻地改变中国。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理念不仅成为指引整个国家前进方向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二十年里,中国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到今天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不仅在国内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信心和动力。通过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倡导建立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方式,中国的绿色实践与价值理念赢得了世界广泛共鸣。
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源于实践的脚步和理念的指引。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过程中,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在绿水青山间开展文旅产业,还是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拓展生态效益的经济转化途径,绿色都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亮色。
放眼世界,这一抹 "中国色" 正在赢得广泛共鸣。从深入阐述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到倡议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的绿色实践和价值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十年,一棵树可以从幼苗长成栋梁,一条河流可以洗尽污浊又见碧波。二十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可以从一个浙北小山村的实践,上升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成为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路径。
这不仅是一条路,更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