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揭秘新时代的技能革命

近日闭幕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348名选手获得10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从占比过半的新领域赛项到应变求新的参赛选手,本届大赛新意迭出,引人注目的是各类新职业和新技能的出现,究竟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意义?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23日落下帷幕,这一场被誉为“能工巧匠收获劳动果实”的盛会,不仅仅是对技能人才的检验,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在这次大赛中,共有17个新职业赛项亮相,从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到工业视觉系统运维,每一个项目都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大赛上,不仅仅是选手们的个人技能受到了考验,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集中体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新职业的出现是产业变革和创新 的产物,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些新职业不仅为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更多群体创造了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
但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还在于教育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谢经荣建议,加强产教融合,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技术革新。
另外,大赛期间发布的《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等领域的人才紧缺程度最高。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人才需求将更加倾向于这些高科技领域。
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顺畅,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除了薪酬待遇的改善和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以外,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高质量开展技能等级评价,完善相关配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技能人才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劳动者的待遇和声誉。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多个金牌选手,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技能革命的曙光。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只有不断学习、创新的人才能真正站在时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