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出重拳: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

针对日益严峻的医保药品倒卖问题,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今年12月底前将50种重点监测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范围,并计划到2026年实现对重点监测药品的智能监管全覆盖,目标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了一份轰动业界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意味着国家将出重拳打击医疗行业的一大顽疾:医保药品倒卖。根据文件内容,到今年12月底,全国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至少将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覆盖范围。这只是开始,更大的目标是到2026年6月底,扩大至100种药品,并最终实现对所有重点监测药品的智能监管全覆盖。
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医保局将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以锁定异常购药行为,并对涉嫌违规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同时,智能预警模块能够实时推送分析结果至相关机构,实现事前提醒。对于重点监测对象的医保结算单据,将加强审核,并在必要时开展飞行检查。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仅是增加了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监管方式——智能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认为,这次监管的核心创新点就在于构建了一个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追溯的全链条智能防控体系。这种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监管效率,还能有效地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也表示,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有效区分,有助于识别出非正常的用药行为,从而更好地打击回收药倒卖等违法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举措并不会对合理用药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将充分尊重临床诊疗实际,将群众合理用药需求与利用医保待遇违规超量开药、转卖医保药品骗保等行为严格区分。对于确因诊疗需要的超量开药,出差旅行等合理备药需求,均会给予适当放宽。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廖藏宜指出,在落实政策时,需要平衡好执法尺度与百姓的实际需求。同时,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药品的监测,以及增强执法者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一系列措施标志着我国医保基金监管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通过数据驱动、全链条智能防控,国家正在努力保护医保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