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被誉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近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25年至2027年,将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肩负起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新使命,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当前就业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据悉,这一行动计划将从2025年至2027年,聚焦高精尖产业、急需行业以及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这不仅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重塑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模式的制度性意见。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在这一行动中肩负起了重要使命。它们将要以真实项目、典型任务为载体开展实战化训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精准把握岗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开发模块化、项目化、阶梯式的培训课程包,确保培训内容紧贴产业前沿,直击技能短板。
高职院校在组织协调、标准引领、资源整合方面的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厂中校”“校中厂”“在线学习+线下实训”等灵活模式,将优质师资、课程和设备资源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切实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升培训的实效性。此外,高职院校也将积极参与国家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化、体系化建设,严格考评流程,强化过程管理,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真正成为劳动者技能水平的“硬标识”和就业市场的“通行证”。
总而言之,这一行动计划不仅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通过系统性提升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规模宏大的人才储备,有利于确保国家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人才供给链安全稳定。因此,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一行动计划,将成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