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特约评论
揭秘“信用承诺”背后的故事:一个让你既笑又恼的制度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11日 15:08(上海时间)
点赞 0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国家标准,规范信用承诺的管理和应用。这个看似严肃的举动,其实隐藏着很多让人忍不住笑和恼的细节。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信用承诺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名字有点拗口,但其内容却非常有趣。它提出了统一规范的信用承诺类型、承诺基本内容、管理程序、奖惩措施等相关内容,为经营主体在办理行政管理事项中所需的‘信用承诺书’提供了标准化指导。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这个制度虽然看似严肃和正式,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荒谬之处。比如,对于持续长期履行信用承诺并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经营主体,可以享受服务通道、优先权、政策扶持、考核评定等激励措施。这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细想一下,难道那些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就不配得到这些待遇吗?
更有趣的是,这个制度还特别强化承诺后的核查、惩戒和修复。对于承诺不实或不履行信用承诺的经营主体,提出了限制和从严管理等惩戒措施。这就像是一个游戏规则,企业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如何定义“良好信用记录”?谁来决定哪些行为是“失信”的?标准化的分类指南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比如,仅受到警告不公示的行为应该被归类为“轻微失信信息”吗?
最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制度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还是只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举动,旨在让人们觉得政府正在做些什么? Answers 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断地被审视和改进,以确保其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利益。
相关标签
法律社会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