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约评论
北斗卫星:从“天边”到“身边”,探索下一代导航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6日 16:15(上海时间)
点赞 0

中国北斗系统技术持续升级,服务范围扩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提升定位精度、时间同步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其在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近日,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林宝军介绍了北斗系统的进化。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组网,并且其性能稳定性、精准度和连续性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北斗系统技术持续“上新”。2024年9月19日,第五十九、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两颗“新星”的抓总研制正是林宝军及其团队的成果。他们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这将进一步提高北斗系统的时频性能。
在应用方面,北斗系统已经全面融入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众消费、共享经济等领域,并进入民航、海事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例如,天南地北的红绿灯之所以能像掐着秒表一样精准,就是北斗系统融合地基增强、云计算、5G等技术的应用案例。
根据《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2024年底,主要行业领域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总量已接近3000万台/套。国内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接近23亿片(含智能手机),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2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
关于下一代北斗系统,林宝军表示,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下一代北斗系统要把“路标”从地球周边插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形成“月球北斗迷你系统”,为未来的载人登月、月球基地、火星飞船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
未来并不遥远,林宝军介绍,我国已于近日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基于远距离逆行轨道(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这意味着,无论是地球上的用户,还是月球上的宇航员,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时间系统和坐标框架。
相关标签
科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