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七星岩:千年诗廊背后的保护难题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日 01:41(上海时间)
点赞 0
七星岩:千年诗廊背后的保护难题

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以其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和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而闻名。然而,在这幅跨越千年的文化长卷背后,隐藏着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七星岩位于广东肇庆市区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无限风光的险峰之下别有洞天。自唐代起,文人墨客在溶洞内外题刻下的五百余则诗文游记,汇成了一幅文化长卷。

石室岩是这一文化长卷的发祥地,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在石室岩洞口东壁留下了正楷书碑《端州石室记》。自此,石室岩成了后人的“打卡地”。据统计,宋元时期,七星岩的摩崖石刻就有近百则,明代地方官员的倾力推广使得七星岩名声大噪,石刻数量大为增加。

然而,随着风雨的洗礼,石刻表面已出现不同程度风化,文物保护工作也持续发力。七星岩摩崖石刻在1962年成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2001年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和保护逐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石刻区石质为灰岩,各种裂隙纵横交错,不仅直接影响石刻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还易引起危岩体发育、渗水、植物根劈等次生病害,给保护工作带来了难度。”苏静说,当地公布实施了保护规划方案,除定期对石刻周边进行清理、石刻本体进行除藻清洁外,目前已开展危岩体除险加固、专项治理地质灾害等工作,并增设防护围栏。

“保护是第一位的,也要让文物‘活’起来。”苏静介绍,景区管理部门自2018年起开始举行七星岩摩崖石刻诗词大会,通过每届设置不同主题,多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擦亮文化名片。同时还开发了摩崖石刻研学游系列课程,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在实地观摩中感悟厚重文化。

七星岩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文物不仅需要政府和专家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