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集群排名,我国再次蝉联榜首:创新“硬实力”有哪些秘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有24个创新集群上榜,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创新“硬实力”?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香港发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的排名结果。我国共有24个集群上榜,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一亮眼的数据成绩单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创新“硬实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道,他们主要是通过三项指标来进行排名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我国上榜的这些创新集群,在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其中,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此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2.7万次,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场景中加速落地。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保护体系更加健全,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再创历史新高。
本次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名列榜首。以该创新集群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2024年,三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11.3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万件。今年前六个月,三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超1万件,同比增长了30.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这些数据和排名结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创新方面的“硬实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全球创新竞争中,我国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集群的作用,推动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这将是我国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