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力挺医疗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场景培育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据专家解释,场景是指“应用场地”,包括业务、平台、园区、应用等。场景培育和开放对于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完整闭环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创新健康咨询等医疗应用场景。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被认为是国家层面上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据了解,《意见》提出,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那么,什么是“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什么意义?对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有何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铭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通常可以将场景理解为“应用场地”。它的存在形式很多,可以是一项业务(比如各地大力推行的“办成一件事”),一个平台(比如各地在建的数字大脑等城市治理平台),一个园区(比如国家正在推进的“零碳园区”),一个应用(比如老百姓就医的在线挂号程序)。“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上就是无数个场景构成的,每一个场景都有大量潜在需求,都有科技应用空间。”
由于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必须经过真实场景的反复验证,场景还能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缺陷,并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从这个意义上看,场景又不仅仅是“应用场地”,而是技术商业化的“催化剂”,是新产品走向市场的“试金石”,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生根的“演练场”。因此,场景培育和开放是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完整闭环的关键环节,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近年来,我国也发布过加强场景开放创新的政策,如科技部等多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因此,场景正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型政策工具。比如上述《意见》提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创新健康咨询、问诊指引、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用药审核等医疗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