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检查指导组深入青海:揭露风险隐患背后的真相

最近,交通运输部检查指导组对青海省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多处风险隐患。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6月13日至19日,交通运输部检查指导组第五组对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14个区县的54个单位、企业和点位进行明察暗访。结果显示,个别公路病害点管控不够及时,个别企业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严格。
检查指导组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暗访时发现,310国道连(云港)共(和)线恰卜恰至龙羊峡段(原恰龙公路)K20+000—K33+000段局部路基发生明显沉陷。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虽然将该风险点纳入2025年养护工程整治计划,但未及时采取临时防护与交通引导措施。在季节性交通流量增大的背景下,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指出,“管养单位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路基沉降变形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灾害整治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临时防护缺失,是该风险隐患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立即进行挂牌督办,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快推进养护工程进度。
此外,检查指导组还发现其他安全隐患,如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不均匀沉陷、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检查指导组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切实消除风险隐患。聚焦汛期暑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旅游包车和班线客车安全监管等六个重点领域,将精准施策抓好问题隐患闭环整改和安全生产工作。
在随后的采访中,一位交通运输部官员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据悉,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公路安全,如加强路基建设、提高交通执法效能等。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以确保交通运输的绝对安全。
这次检查指导组的行动,不仅揭露了风险隐患背后的真相,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监督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零事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