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济南地铁建设:科技助力泉水共生难题的破解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3日 14:06(上海时间)
点赞 0
济南地铁建设:科技助力泉水共生难题的破解

作为'泉城',济南如何在地铁建设中保护其独特的地下泉水资源?本文将探讨地矿局八〇一队提出的高精度综合地质勘查技术和地下水导流技术,揭示科技如何助力这一难题的破解。

济南拥有1000多处泉水,是一个真正的'泉城'。然而,这些地下泉脉的存在也给地铁建设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方案。首先,他们开发了高精度综合地质勘查技术,以精确识别和刻画地下泉脉的分布。这项技术相当于为岩溶地下水主径流通道做了个'彩超',从而为泉水保护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实施中,八〇一队采用了地下水导流技术。依据'U形管'原理,他们在地铁的两侧打垂直入渗的砂石桩,通过石子等把水导流下去,然后通过地铁的底部,再把水引上来。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济南地铁4号线的山师东路站、千佛山站和泉城公园站等保泉路段。同时,他们运用'原水、原位、同层、同质、同量'回灌技术,实现了地下水位的稳定。

此外,八〇一队提出'绕、避、抬、升'技术体系,将地铁线路绕开泉水敏感区、避开地下含水层,并升抬地下线路埋深。这一系列的创新技术和方法为济南地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根据团队长张云峰的介绍,他们致力于保泉护泉工作,提出了'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的保泉模式,并构建了国内首个泉域地下水数值模型,这些努力助力趵突泉实现22年持续喷涌。

值得注意的是,八〇一队自主研发的'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平台'整合了213处地下水监测点,构建起北方岩溶地下水智能监测体系。这项技术可以提前15天发布泉水水位厘米级波动预警,并实现岩溶水运移的可视化、可量化。正如项目负责人马河宽所说,这相当于为泉水装上超强'CT',让地下水流向、流速、水质变化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数据决策。

通过这些科技创新,济南在地铁建设中成功破解了与泉水共生的难题。这种科技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展现了人类智慧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贡献。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