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入驻水库村:探索“青银共居”的新模式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的水库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然而,在环境改善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收入和发展经济成为了新的挑战。
水库村,这个曾经被称为“水窠里”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上海市将其列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之一,并投入资金约1.4亿元,对全村所有河道进行整治。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机会。
然而,在最初的集中居住和环境改善之后,村里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措施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包括鼓励村民将多余的房间出租,发展旅游业。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生态人居环境好起来了,反而降低了村民出租闲置房屋的意愿。
2024年8月,国内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落地水库村。这一举措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背靠国际大都市的优势,不到一年时间,就吸引了200多名数字游民入驻。这些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新的创业理念,也将技术和互联网应用融入到了传统乡村的发展中。
通过与银发群体互动的“青银共居”模式,水库村正在尝试另一种可能。年轻人们将新开发的外骨骼设备带给村里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试用,帮助老人开设社交媒体账号。这不仅增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也让传统乡村在时代变迁中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这种模式不仅展现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社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创新。通过数字游民的引入,水库村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多元发展。这一尝试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展现了在传统基础上探索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青银共居”模式的推广,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人力的尊重和社区资源的优化利用。这种尝试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传统的乡村,也有可能通过创新思维找到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