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约评论

中国打破种子进口依赖:用高科技和合作推动农业发展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6日 04:06(上海时间)
点赞 0
中国打破种子进口依赖:用高科技和合作推动农业发展

随着中国加大对农业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视,科研人员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推动蔬菜种业走向现代化。通过实验室里的品种攻关到田间地头的良种繁育,中国逐步实现了蔬菜种子的国产化,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

根据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蔬菜作为百姓餐桌上的必需品,其种子的生产和供应至关重要。过去,中国在蔬菜种子方面曾经严重依赖进口,但如今,科研人员和地方政府通过共同努力,开始扭转这种局面。

河南济源的一个农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栽种葱苗,这些葱苗成熟后将不会直接进入餐桌,而是被用来生产蔬菜种子。科研人员表示,若要掌握蔬菜种子的自主可控权,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和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张扬勇指出,要打破制约,实现自主可控,就需要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都有一整套配套的措施和支持。

在技术方面,河南济源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合作,引入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当地政府也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为蔬菜制种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022年以来,当地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并建设了标准化育苗大棚,以解决育苗难的问题。

在合作方面,济源市与46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国际20多个国家的种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多方位的合作,不仅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也为当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和人才。2023年,从事洋葱育种工作25年的吴雄研究员被聘为济源市高级农业顾问,他带领团队成立了我国首个长日照洋葱杂交育种分子实验室,致力于解决洋葱杂交育种的“卡脖子”问题。

截至2024年年底,济源蔬菜制种面积接近7万亩,年产蔬菜种子480万公斤,以白菜、甘蓝、萝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同时,制种产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55元,高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分之一。

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徐衣显表示,将继续聚焦蔬菜种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蔬菜种子供应保障基地。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真正提稳中国“菜篮子”,并把蔬菜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一颗颗带着“中国芯”的种子在田垄间破土发芽,它们不仅孕育着季节性的丰收,也代表着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希望。

相关标签

科技社会环境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