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特约评论
北京‘融铸式’教育支援:1500名青少年同向奔赴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1日 22:33(上海时间)
点赞 0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组织了京藏疆青蒙学生系列交流活动,邀请五地近1500名青少年,在两周时间里同吃同住同学。他们通过足球赛、艺术展演等方式进行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盛夏的北京,热浪在首都体育学院的绿茵场上翻涌。来自五地的少年们,通过足球比赛展示了他们的团结和默契。赛场边,首都体育学院场馆管理中心主任关星频频点头,他说:“青海和西藏的学生耐力出众;新疆的孩子性格奔放,拼劲十足;北京的学生则注重基本功和战术素养……融在一支队里,大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记者走近这群少年,感受足球赛场的热浪与呐喊。他们通过艺术展演后台的笑语和拥抱,展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在短视频铺天盖地、信息应接不暇的数字时代,一笔一画的手写书信,守护着辗转山川后留存的真情实感。‘见字如面’活动发起人李槟子说:“通过真挚交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就是拿起纸笔写信的初衷。”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分析,当前阶段的教育支援,不单单是建一所学校、输送一批老师。以‘要素集聚求增长’的‘组团式’思路,已难以完全适应新阶段需求,亟需转型升级。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处处长范忠伟说,北京的教育协作正从‘单向支援’转向‘双向协同’,从‘重规模化软硬件投入’转向‘分层分类精准化帮扶,助力受援地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相关标签
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