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评论
便携式上网产品市场调查:揭露虚假宣传和强制预存问题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15日 05:32(上海时间)
点赞 0

近期,多名消费者反映便携式上网产品存在虚假宣传、强制预存和流量虚标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根据最近的调查发现,部分便携式上网产品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强制预存和流量虚标等问题。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前被承诺“随用随充”和“高速网速”,但到手后却发现需要预存至少50元才能激活设备,并且网速远低于承诺的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随身无线上网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有些商家通过虚拟运营商“批发”流量,再转卖给设备商或代理商,在电商平台销售。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充值则绑定在某个公众号或小程序中,形成“平台只负责卖设备,流量另走公众号”的局面,一套链条分工细密,却缺乏监管制衡。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认为,对于这类新型数字消费陷阱,首先应强化平台监管责任,建立明确的资质审核和纠纷处理机制。他建议,电商平台应要求此类商家提交预付资金存管证明,定期公示资金流水,对商家纠纷率高、换壳频繁等行为设置警示提示,倒逼其合规运营。还应推动建立统一的“预付资金托管”机制,确保消费者充值资金独立存放,避免商家卷款跑路。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相关部门也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和教育,帮助消费者识别和规避这些陷阱。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提高警惕,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和服务协议,谨慎对待低价或“限时优惠”的宣传,以免落入陷阱。
总之,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意识是解决便携式上网产品市场乱象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安全的数字消费环境。
相关标签
财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