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成效显著:投诉举报量大幅下降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实施了“服务型执法”理念,通过柔性执法、精准服务和制度创新,大幅提升了助企效能,并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流通领域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左右。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近年来致力于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推行“服务型执法”理念。这种理念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规范发展才是根本。通过会商和会审两项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个案件的处置程序合法合规。
这一市场监管模式探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两年,昌平区食品相关的投诉举报量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流通领域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左右;标签类投诉举报量从2023年1月至7月的1024件下降至2024年1月至7月的89件。昌平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王辉认为,这是由于柔性执法、精准服务方式使企业面对调查时没有那么大负担,更加积极地认错纠错。
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昌平区市场监管领域执法从“以管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如通过云端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对全区2689家餐饮单位实行线上全过程监控,将全区12433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等。同时,聚焦重点领域进行“点穴式”纠偏扶正,加强对高频投诉举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梳理分析,形成合规指导清单等。
为提高服务效能,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走进企业送法律送服务,一边将企业请进来“把脉问诊”。通过商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征集企业需求,打通了政企日常沟通路径,提高了对企服务实效。副局长谢红认为,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首要是让执法部门和全社会意识到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对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产生警示作用。
多年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不断探索创新,将“服务型执法”贯穿监管日常。2024年以来,累计免罚的经营主体超7万户次,免罚金额达2572万元。副局长谢红强调,“‘服务型执法’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促使我们持续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