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评论

北京民房违规改造群租现象调查:呼吁加强监管确保居住安全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4日 09:36(上海时间)
点赞 0
北京民房违规改造群租现象调查:呼吁加强监管确保居住安全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区的一套民房内发现,客厅被隔成3间房,每间都有人居住,阳台也被改造成出租屋。这种违规改造现象不仅存在于此一处,根据调查,多个小区均有类似情况发生。专家呼吁加强监管,确保租客的居住安全和权益保护。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区的一套民房内发现了一种违规改造现象。王娇(化名),一名“二房东”,将其租下的两套房子进行了改造,客厅被隔成3间房,每间都有人居住,而阳台也被改造成出租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种违规改造现象在多个小区均有发生。

据了解,租客们常常面临着居住安全问题,例如厨房被改装成单间导致的燃气安全隐患,以及多人同时使用电器导致的用电安全问题。此外,这种群租方式还会给租客带来诸如生活噪音、卫生条件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住房租赁条例》,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且租赁住房的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当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认为,相关规定能够增加出租方的违法成本,使其避免违规出租,否则将面临罚款等处罚。同时,对于承租方而言,这也有利于选择合规房源,保护自身权益。在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毕文强看来,《住房租赁条例》关于非居住空间出租与居住标准的规定,可以直接压缩出租方通过违规改造牟利的空间,倒逼其回归合规经营。对承租方则意味着基本居住尊严的保障,避免陷入安全隐患。

对于如何加强监管,赵秀池建议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定期检查等手段,使合规出租方在税收、融资方面得到优惠。毕文强呼吁,落实《住房租赁条例》该条规定需创新监管机制,特别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筛查违规改造,并将违规出租纳入个人征信,限制其房产交易、贷款等金融活动。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我们才能确保租客的居住安全和权益保护。

相关标签

财经时政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