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空气治理奇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兼得?

近年来,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中国的PM2.5浓度值有望降至个位数。这一成绩引发广泛关注,也让全球同类城市找到宝贵借鉴。
近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联合国官员指出,空气污染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大气层。曾经饱受大气污染困扰的北京,如今已跻身全球最清洁的首都城市之列。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效公共政策,搭建起与社会各界、私营部门、国有企业的合作桥梁,推动曾经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参与治理。
据有关专家介绍,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但PM2.5浓度却下降了57%,重污染天气数减少了92%。这一成绩的取得,让全球同类城市找到宝贵借鉴。同时,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指出,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已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到2060年,我国PM2.5的年平均浓度,有望从现在的每立方米二十几微克降到个位数。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工业燃煤锅炉、清洁替代民用散煤等措施,使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未来,靠末端治理的减排潜力虽然会变得越来越小,但“十五五”和“十六五”中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持续推进,电力、民用和交通等部门能源结构不断转型,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很大。到206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低碳能源转型,以煤、油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将得到根本改变。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高达72%;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70%以上;工业部门终端煤炭消费比例低于15%,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0%以上,民用部门能源全面清洁化。
中国的空气治理之路,是一条值得全球同类城市学习的典范。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非不可兼得,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