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引发热议:如何让“活水”真正滴灌民营经济

近日闭幕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围绕“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展开讨论,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让这些理念真正转化为实践?
10月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闭幕,这是一场对全球金融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力的盛会。来自科技、制造等领域的近百位民营企业家出席了本届论坛,并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会上指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而中国的发展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成长。因此,金融需要真正下沉到实体经济中去,支持那些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民营企业。在“十四五”时期,民企数量增长超过40%,它们正以创新活力抢占发展先机,并逐渐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优质投资标的。
然而,外界也关注到,尽管这些理念听起来很美好,但如何让它们真正转化为实践仍然是一个挑战。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外资投入中国的一大块就是投资民营企业,他们看好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生命力和创新竞争力。但是,要进一步释放这些潜能,需要更多的制度支持和金融资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科技金融成为了本届论坛最受关注的议题。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这将让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释放了金融加强支持科企的制度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推动科技金融不仅是增加科技信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本届论坛也展现出了“创新突破、变革攻坚、重塑升级”的深层逻辑,既有对全球金融发展的长远思考,也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责任担当。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跨境支付多元化和金融风险防控等全球性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并发布了相关文件,为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了中国范式。
来自国际金融协会(IIF)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兼中国研究主管马青表示,中国金融业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全球金融机构都会关注中国银行的动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则指出,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和治理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正在提升,这是金融街论坛这些年主题演进中看到的一个明显趋势。
此外,本届论坛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汇聚了全球3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400余位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金融机构高管及专家学者参会,规模和影响力创历届之最。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博思表示,这次论坛是他深入了解中国当下发展动态的绝佳机会,而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韦嘉珣则认为,中国正展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愿意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在多个产业领域已具备全球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为全球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视角,但让“活水”真正滴灌民营经济仍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制度支持。